第一,环保督查成为年底例牌的常态下,个别污染企业如此负隅顽抗,仅仅是胆儿太肥?距离大气十条的发布已过去3个年头,眼看2017年大气十条的大考就要来临。
2015年,国务院授权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委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并明确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相互投资领域,积极推进环保产业等多领域合作。高要求带来了企业整体实力的提升,环保产业走出去的项目逐渐具有了示范意义,甚至引领了国内产业发展。
他还透露,仅在伊朗,企业预估的水务项目市场就有几十亿美元。我国企业如果要走出去,需要进行国别、资金政策、财会、金融、税务等多种培训。在西南地区,广西具有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赵笠钧表示,一带一路战略下,扶持环保企业走出去的政策需要顶层设计,政策间要相互协调,而目前这方面制度安排并不很清晰。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尊重并融入当地历史和文化等,是不可忽视的条件。
虽然作为国家顶层设计的《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明确相关国家加强资金融通,但是细化的金融政策还没到位,难以支持企业走出去。同时,由于一带一路不少沿线国家水资源匮乏,对水处理技术有巨大需求,而广东除具有南部港口的区位优势,也很早和以色列等国家进行水处理技术的深度合作,因此打造技术园区成为这一地区的特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在东莞已经建成的国际水谷中以水处理技术国际创新园。排污费改为环境保护税,将发挥多重功效。
环境保护税法在现行排污收费标准规定的下限基础上,增设了上限,即不超过最低标准的十倍,既考虑了地方的需求,又体现了税收法定原则。由费改税为未来改革留空间作为完善绿色税制的重要一步,制定环保税法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实现排污费制度向环保税制度的平稳转移。以现行排污费收费标准为基础,设置环境保护税的税额标准。环保税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绿色税收体系。
如大气污染物税额为每污染当量1.2元至12元;水污染物税额为每污染当量1.4元至14元;固体废物按不同种类,税额为每吨5元至1000元;噪声按超标分贝数,税额为每月350元至11200元。但目前因从排污费转型而来,税负平移不会增加企业负担。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环保税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税收加快从行政手段向法制化转变,为下一步修订个税法、出台房地产税法、增值税法等树立范本。在两部门协同合作的征管模式下,关键要明确各部门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明确纳税人、税务机关和环保部门的各项权利、义务,以便出现纳税争议时有依据解决。环境保护税法是我国第一部明确写入部门信息共享和工作配合机制的单行税法。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说,以排污费倒逼企业加强环境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对我国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25日获表决通过的环保税法,开宗明义确立了绿色税法的定位。值得关注的是,环保税法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要求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第一部单行税法。刘剑文说,实现绿色发展,需要综合运用环保法、环境保护税法、预算法等多部法律,从多方面引导全社会转变发展理念。在建设美丽中国道路上,这部定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税法有何意义?对企业生产和百姓生活影响几何?能否缓解环境污染之忧?绿色发展呼唤绿色税收体系保护和改善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李旭红说,征收环保税多排放必然多缴税。目前,我国对排污费明确专款专用,绝大部分给地方用于污染治理。
以税收手段治理环境不能单靠一种税,而要建立综合的税收调节体系。我国自1979年确立排污费制度,2003年至2015年,全国累计征收排污费2115.99亿元,缴纳排污费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累计500多万户。
未来环境保护税法如何更好发挥作用,也备受关注。史上最严环保法实施两周年之际,一部被称为绿色税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2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闭幕会上获表决通过。开征环境保护税,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绿色发展理念,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开征步骤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但今后可根据新情况、新形势,对环境保护税的征收范围进行调整和细化,不排除未来把二氧化碳排放和光污染征税植入环境保护税,充分体现其绿色税制功能。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说,环保税法的出台进一步展示了我国注重环境保护的负责任大国形象。环境保护费改税后,征收部门由环保部门改为税务机关,环保部门配合,确定了企业申报、税务征收、环保监测、信息共享的税收征管模式。
多排污多缴税倒逼企业绿色发展从2018年开始,排污企业开始缴纳环境保护税。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说,环境保护税的出台无疑是这一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国际通行做法。
在资源开采环节,以资源税、耕地占用税增加资源环境使用成本;在生产环节,运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鼓励节能环保;在流通环节,完善两高一资产品进出口税收政策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在消费和财产保有环节,使用消费税、车船税合理引导消费需求近年来,我国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绿色税收体系正加快构建。其中,2015年征收额为173亿元。
此前草案审议过程中,部分不同意见聚焦在法律名称上,认为仅对排污行为征税,与环境保护税这一名称尚有距离。治理环境不能靠某一部法来解决,而要靠多法综合发力。
但实际执行中存在执法刚性不足、地方政府和部门干预等问题,影响了该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各省份可在上述幅度内选择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具体适用税额。对此,专家指出,使用环境保护税法的名称符合税制改革的方向,为未来扩大征税范围和整体税制改革留出空间。环保税务联动征管促绿色税法落地环境保护税法落地的最大挑战就是征管环节,税务部门和环保部门如何协作关系税法执行效果。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熊伟表示,税相较于费影响不可同日而语,有助于提高执行力度,提高透明度,减少征管腐败,降低征管成本,提高征收率。谁污染,谁就要付钱来弥补社会的损失。
此外,为防止排污企业认为交税后就可肆意排放,环保税法明确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除依照本法规定缴纳环境保护税外,应当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在史上最严环保法之下,刘剑文建议,环保税的税率设置应在现行排污收费基础上适当提高,以促进重污染企业转型,税率应该实行差别化,让环保税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据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颜茂昆介绍,污染环境罪是环境污染犯罪的基本罪名,入罪要件为严重污染环境。在重金属污染环境入罪标准方面,司法解释明确排放、倾倒、处置含铅、汞、镉、铬、砷、铊、锑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三倍以上排放、倾倒、处置含镍、铜、锌、银、钒、锰、钴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十倍以上的应当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
为此,司法解释规定,明知他人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向其提供或者委托其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以共同犯罪论处。年均收案1400余件,生效判决人数1900余人。根据司法解释,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第三百三十九条规定的行为,具有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一百吨以上致使一百人以上中毒的致使一人以上死亡或者重度残疾的等13种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后果特别严重,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司法解释明确了应当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的18种情形。
颜茂昆表示,实践中,一些单位和个人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以降低生产成本、牟取不法利益,甚至形成了一条龙作业。两高司法解释明确18种严重污染环境情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6日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司法保护力度。
司法解释还将生态环境损害因素纳入考量范围,将造成生态环境严重损害规定为严重污染环境的情形之一。在惩治自动监测数据造假行为方面,司法解释规定,重点排污单位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或者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排放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应当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
司法解释同时规定,实施环境污染犯罪,具有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期间或者被责令限期整改期间,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等4种情形的,应当从重处罚。该司法解释将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